【病害】绿豆常见病害的防治方法介绍有哪些?


【病害】绿豆常见病害的防治方法介绍有哪些?

文章插图

图:绿豆白粉病
一、绿豆白粉病
绿豆白粉病主要危害绿豆, 为害部位叶片、茎秆和英 。 发病初期在病部表面产生一层白色粉状物, 开始点片发生, 后扩展到全叶, 后期密生很多黑色小点, 即病原菌的闭囊壳 。 发生严重时, 叶片变黄, 提早脱落 。
防治方法:选用抗白粉病品种;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, 集中深埋或烧毁;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有机肥, 采用配方施肥技术, 加强管理, 提高抗病力;发病初期喷洒2%武夷菌素200倍液或10%施宝灵胶悬剂1000倍液、60%防霉宝2号水溶性粉剂1000倍液、30%碱式硫酸铜悬浮剂300-400倍液、20%三唑酮乳油2000倍液、5%乐必耕可湿性粉剂1000-1500倍液、12.5%速保利可湿性粉剂2000-2500倍液、25%敌力脱乳油4000倍液、40%福星乳油9000倍液 。
二、绿豆炭疽病
绿豆炭疽病主要为害叶、茎及荚果以及侵染绿豆外, 还侵染扁豆、豇豆、蚕豆等 。 叶片染病初呈红褐色条斑, 后变黑褐色或黑色, 并扩展为多角形网状斑 。 叶柄和茎染病病斑凹陷龟裂, 呈褐锈色细条形斑, 病斑连合形成长条状 。
防治方法:选用抗病品种;用无病种子或进行种子处理注意从无病荚上采种, 或用种子重量0.4%的50%多菌灵或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、40%多·硫悬浮剂或60%防霉宝超微粉600倍液浸种30分钟, 洗净晾干播种;实行2年以上轮作;开花后、发病初喷洒25%炭特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80%大生M一45可湿性粉剂600倍液、75%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、70%甲基硫菌灵(甲基托布津)可湿性粉剂500倍液、80%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、70%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加75%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, 隔7-10天1次, 连续防治2-3次 。
【病害】绿豆常见病害的防治方法介绍有哪些?

文章插图

图:绿豆炭疽病
三、绿豆轮纹病
出苗后即可染上绿豆轮纹病, 但后期发病多 。 叶片染病, 初生褐色圆形病斑, 边缘红褐色 。 病斑上现明显的同心轮纹, 后期病斑上生出许多褐色小点, 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 。 病斑干燥时易破碎, 发病严重的叶片早期脱落, 影响结实, 个别地块受害重 。
防治方法:重病地于生长季节结束时要彻底收集病残物烧毁, 并深耕晒土, 有条件时实行轮作;发病初期及早喷洒1:1:200倍式波尔多液或77%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500倍液、30%碱式硫酸铜悬浮剂400-500倍液、47%加瑞农可湿性粉剂800-900倍液、70%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75%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、40%多·硫悬浮剂500倍液, 隔7-10天1次, 共防2-3次 。
四、绿豆菌核病
绿豆菌核病主要为害绿豆地上部 。 多从主茎分枝下部或分枝处侵染发病 。 发病初病斑现水渍状, 呈不规则浅褐色或近白色, 逐渐环绕茎部并向上下扩展, 造成病部皮层软腐、脱落并引起植株枯死, 湿度适宜时, 病部生出絮状白色菌丝, 后期菌丝纠结在病部或髓部形成豆瓣状或鼠粪状的菌核 。
防治方法:选用无病种子或进行种子处理从无病株上采种, 如种子中混有菌核及病残体, 播前用10%盐水浸种, 再用清水冲洗后播种;轮作、深耕及土壤处理有条件的可与水稻、禾本科作物轮作;收获后马上进行深耕, 把大部分菌核埋在3cm以下;在子囊盘出土盛期中耕;灌水覆地膜升温, 利用高温杀死部分菌核;勤松土、除草, 摘除老叶及病残体;覆盖地膜, 合理施肥利用地膜阻挡子囊盘出土, 要求铺严 。 此外要避免偏施氮肥, 增施磷钾肥 。 有条件的可铺盖沙泥, 阻隔病菌;重点抓生态防治必要时喷洒50%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%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-1500倍液、50%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-2000倍液、40%纹枯利可湿性粉剂800-****倍液、50%混杀硫悬浮剂500倍液、50%多霉灵(多菌灵加乙霉威)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、65%甲霉灵(硫菌·霉威)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, 每667m^2喷对好的药液60L, 隔10天左右1次, 防治2-3次 。
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