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养殖方法】芍药的养殖方法有哪些?


被人们誉为“花仙”的芍药一直位列草本之首 , 因自古就作为爱情之花 , 芍药如今成为七夕节的代表花 。 作为我国的名花之一 , 芍药的种植有着悠久的历史 , 前人对于芍药的种植也总结了方法 ,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芍药的养殖方法 。

【养殖方法】芍药的养殖方法有哪些?

文章插图

芍药的养殖方法
芍药栽培有观赏栽培、药用栽培、无土栽培、促成和抑制栽培、切花栽培等 。
1.用地要求
栽植地选用地势高燥、排水良好处 , 要求土层深厚、疏松肥沃的砂质城土 。 在盐碱较重的地段种植 , 需要换土;在地势较低处种植 , 要筑高台 , 应有充足的清洁的灌概水源 。 芍药忌连作 。 大田栽培一般每3~4年轮作一次 , 否则长势减弱 , 病虫危害严重 。 因土地局限不能按时轮作时 , 要于栽植前1-2个月进行保深翻 。 深度60~100厘米 , 每666.7平方米可施腐熟粪干1500~2000千克或200~250千克的饼肥 , 切记不可施用没有腐熟的生肥 。
2.栽植适期
不论播种苗还是分株苗的定植 , 在菏泽均为8月下旬(处暑)至9月下旬(秋分) , 在扬州为9月下旬(秋分)至11月上旬(立冬) 。 一般都结合分株进行 。
3.栽植规格
庭园观赏栽培株行距可用1米×1米 , 栽植点可呈“品字形”排列 , 这样栽植可以均匀合理地利用土地 , 利于植株的匀称生长 , 但田间操作有时不便为便于田间管理和观察记载 , 常用横竖成行的“方块形”排列方式 。 栽植穴的规格 , 深度约35cm , 上口直径18cm , 挖坑要上窄下宽 , 观赏栽培繁殖时不去粗根 , 药用栽培使用去根后的催根苗(浙江东阳作法) , 穴裸25厘米左右 。 若直接用去根后的芍头栽位 , 深度还可浅些 。
4.栽植方法
穴底施以腐熟的粪干或饼肥 。 与底土掺匀 。 栽前芍药苗用甲基托布津700倍液加甲基异柳磷1000倍液的混合液处理 , 以防病虫危害 。 手持芍药苗 , 使根疏展地放于穴中 , 当填土至半坑时 , 抖动并上提苗株 , 使根系与土壤结合紧密 。 苗株上提高度 , 以芽与地面相平为准 , 经浇水土坑下沉 , 正好为适宜的栽植深度 。 栽植过深 , 芽不易萌发出土 , 即使出苗 , 生长发育也不旺盛;栽植过浅 , 根茎露出地面 , 夏季受日光曝晒 , 易导致死亡 。 最后填土至穴满 , 捣实 , 上堆10厘米左右的土堆 , 以防寒保墒 , 也起标志和保护作用 。 视土壤墒情 , 若土壤湿润 , 栽后可不浇水 , 一般应栽后即灌水 。
5.田间管理
(1)扒土平畦:在前一年秋天 , 栽植时堆的土堆 , 必须在芍药嫩芽出土前及时扒平 , 平整畦面 , 以利浇水和田间管理 。 若操作晚了 , 扒土会伤及嫩芽;若不扒土 , 会造成嫩芽基部衰弱 , 影响生长 。
(2)中耕除草:在整个生长季节 , 要经常中耕除草 , 在叶幕完全覆盖地面前和花期前后要深耕;开花后要浅耕 , 一般情况下 , 每年应中耕除草10次左右 。
(3)施肥:芍药喜肥 , 少有过肥之害 。 特别是花蕾透色及孕芽时 , 对肥分要求更为迫切 , 除栽植时施用基肥外 , 根据芍药不同发育时期对肥分的要求 , 每年可追肥3次 。 春天幼苗出土展叶后 , 可施“花肥” , 目的是促使植株茁壮生长 , 为花蕾发育和开花补充大量肥分 。 为及时补肥多用速效肥 , 注意要适当加大磷钾肥的成分 。 开花后 , 大量消耗体内的养分 , 又要进行花芽分化和芽体发育 , 可施“芽肥” , 此时是否有充足的肥分及时补给 , 直接关系到来年开花和生长的质量 , 仍施以速效肥 , 入冬前结合越冬封士 , 可施“冬肥” , 以长效肥为主 , 多用充分腐熟的堆肥、厩肥 , 或用腐熟的饼肥及复合肥料 。 追肥施用方法有穴施、沟施和普施3种 。 一二年生幼苗 , 因根系不发达 , 常采用株间穴施或行间沟施的方法 , 穴与沟的深度约15厘米 , 将肥料施于其中 , 用土盖上 , 三年生以上的植株 , 多采用普施法 , 将肥料撒匀后 , 结合中耕除草 , 深锄松土 , 使之与土壤混匀 。 一二年生幼苗 , 每666.7平方米可追施饼肥或麻酱渣(制取麻酱后的酱液)150~200千克 , 或粪肥1500千克 , 三年生以上的植株 , 每666.7平方米可用饼肥或麻酱渣200~250千克 , 或用粪肥2000~2500千克 。
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