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舍养花朗读分析( 二 )


作家只字没有提到这个意思 , 可是每个字又都包含着这个意思 。 这篇散文因为有了这样的弦外之音、韵外之致 , 才会让人感到味之不尽 , 富有魅力吧! 这种弦外之音是打哪里来的呢?它是打作者的心里传出来的 , 它是作者的心声 。
若是老舍先生不是这般打心眼里热爱新生活 , 若是他没有那样一颗善良、美好的心灵 , 他是发不出这样的弦外之音的 。 他心地太美、太善良了 , 他太爱美好的东西了 。
他看着一棵好花生病欲死就难过;抢救风雨中的花草 , 累得腰酸腿疼、热汗直流 , 他感到说不出的有意思;他甚至会感谢起花草来 , 因为它们给了他快乐……散文中流露出的对美好事物的热爱正是源于老舍的那颗美好的心 。 所以 , 文学创作塑造的第一个形象就是作者自己的形象 。
创作就是把自己的心打开给人看 。 以抒情为主的散文、诗歌尤其是这样 。
只有美丽的心才能唱出美丽的歌 。 艺术的修养离不开人格的修养 。
陆游说写诗的功夫在诗外 , 就是这个意思吧 。 《养花》写得非常自然、流畅 , 像是面对朋友随随便便讲出来的 , 像是清泉自然而然流泻出来的 , 看不到一点刀斧痕迹 。
然而 , 它又很讲究结构、讲究布局 。 全篇不离养花 , 层次十分分明 , 或谈养花的爱好 , 或谈养花的辛苦 , 或谈养花的快乐 , 或谈养花的忧伤……有对比 , 有变化 。
最后一段 , 寥寥数字 , 画龙点睛 , 明确题旨 , 收束全文 , 使全篇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。 有功夫 , 却又似乎不见功夫 , 自然天成 , 这才是为文的最深的功夫呢! 承上启下句(过渡句):花虽然多 , 但是没有奇花异草 。
承上:总结上文 。 起下:下文的总起句 。
段落大意 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可分为三部分 。 第一部分(第1----2自然段):因爱花而养花 , 花虽多 , 但没有奇花异草 。
(为过渡句) 第二部分(第3----6自然段):分述养花的过程——劳动之乐 , 成果之乐 , 失败之痛 。 第三部分(第7自然段):养花的乐趣 。
总结:养花中寻乐趣 , 劳动中长见识 。 [2] 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写作者养花实践 , 切身体会到养花的乐趣 , 有喜有忧 , 有笑有泪 , 有花有果 , 有香有色 , 既须劳动 , 又长见识 。
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 , 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。 写作特点 1.第一人称来写 , 文字朴实 , 读来亲切自然 。
2.围绕中心 , 层层相接 , 条理分明 , 段与段之间的联系紧密 , 最后一段将前六段内容归纳起来揭示中心 。
4.老舍的《养花》简介我爱花 , 所以也爱养花 。 我可还没成为养花专家 , 因为没有工夫去作研究与试验 。 我只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, 花开得大小好坏都不计较 , 只要开花 , 我就高兴 。 在我的小院中 , 到夏天 , 满是花草 , 小猫儿们只好上房去玩耍 , 地上没有它们的运动场 。
花虽多 , 但无奇花异草 。 珍贵的花草不易养活 , 看着一棵好花生病欲死是件难过的事 。 我不愿时时落泪 。 北京的气候 , 对养花来说 , 不算很好 。 冬天冷 , 春天多风 , 夏天不是干旱就是大雨倾盆;秋天最好 , 可是忽然会闹霜冻 。 在这种气候里 , 想把南方的好花养活 , 我还没有那么大的本事 。 因此 , 我只养些好种易活、自己会奋斗的花草 。
不过 , 尽管花草自己会奋斗 , 我若置之不理 , 任其自生自灭 , 它们多数还是会死了的 。 我得天天照管它们 , 象好朋友似的关切它们 。 一来二去 , 我摸着一些门道:有的喜阴 , 就别放在太阳地里 , 有的喜干 , 就别多浇水 。 这是个乐趣 , 摸住门道 , 花草养活了 , 而且三年五载老活着、开花 , 多么有意思呀!不是乱吹 , 这就是知识呀!多得些知识 , 一定不是坏事 。

推荐阅读